台灣黑熊「南安小熊」即將野放,成為失依台灣黑熊經收容照養、由人類教導野外生存技能後,重回野外的首例,在野保界是一項大好消息。但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說,台灣未制定保護瀕危動物的專法,缺乏法律約束執行,長期讓「台灣瀕臨絕種動物沒有得到應得的待遇」,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則認為,「野生動物保護法」與原住民傳統狩獵文化的扞格,不得不重視。

裴家騏表示,過去台灣總認為瀕臨絕種動物的數量只要不繼續下降,就堪稱滿意,但事實上就算數量未降,若未積極制定保護的時間表,這些動物OK忠訓 房貸諮詢專員OK忠訓 民間代書借款也可能走向滅絕。

裴家騏指出,在美國、中國等國皆制定瀕臨絕種動物相關專法,訂立行動綱領與復育計畫,以法律約束相關單位確實執行或編列預算,明確指出幾年內要達成的目標,反觀在台灣,即便制定行動綱領,但缺乏法源依據的情況下,執行常有窒礙難行之處,「通常一種動物移出瀕危物種名單時,都已經是滅絕了。」

裴家騏說,近幾年在台灣勉強稱為復育好消息的物種是黑面琵鷺,但原因是大量國外研究機構與資源投入關切,像在美國,甚至連非國內物種都會列入保護,禁止相關買賣商業行為,也會有專家團隊進行研究,間接為復育出力,但在台灣,卻連國內物種都不盡然照顧周全。

袁孝維則認為,「野生動物保護法」即便有所修正,但與原住民的傳統狩獵文化仍有所牴觸,如何在開放原住民狩獵之餘,還能兼顧野生動物的生存權,是野保法須進一步檢視的部分。此外,即便動物順利野放,但如何維持山林環境適合棲息更為重要,因此棲地保育也是首要。她說,南安小熊野放後,絕不是王子與公主從此幸福快樂的故事,而是真正挑戰的開始。

袁孝維還說,台灣野生保護概念已進展許多,但仍有進步空間,像是教育宣導民眾不要隨意餵食野生動物,或者多關注身邊野生動物,野保就從周遭做起。
去年七月在花蓮南安瀑布附近落單的小熊,歷經九個月的照養及野化訓練,如今已是「亭亭玉立」、四十三公斤重的小母熊,農委會和專家團隊預計月底將牠野放。台灣黑熊保育協會/提供
分享


OK忠訓 房屋增貸
EA9DE7DE5D5AE266
arrow
arrow

    小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